旅游派

山西地坑院旅游介绍

2024-08-03 11:18分类: 山西 阅读:

 

山西地坑院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,在中国山西省广泛分布。地坑院以其独特的地势和建筑风格而闻名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。以下是一篇详细的地坑院旅游介绍,帮助您规划您的难忘之旅。

地坑院的起源和历史

地坑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(25-220年),当时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和自然灾害,选择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挖掘地窖居住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地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居住方式,并成为山西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。

地坑院的结构特点

地坑院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地坑组成,地坑深度在6-10米之间,宽约4-6米。在地坑的顶部,覆盖着一层木质或者石质的屋顶。这种结构使地坑院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,在炎热的夏季,地坑内温度保持凉爽宜人;而在严寒的冬季,地坑内则温暖如春。

地坑院的内部通常分为上中下三层。上层为起居室,中层为厨房和储存室,下层为牲畜圈养处。各层之间通过木梯相连。这种布局不仅节省了空间,而且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

地坑院的文化意义

地坑院不仅仅是一种民居建筑,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地坑院见证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,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。地坑院还与当地的民俗、传说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。

地坑院的旅游景点

山西省分布着众多保存完好的地坑院,其中一些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。以下是一些必游之地:

乔家大院

的旅游目的地。

作文《家乡的地坑院》

地坑院也叫天井院,地坑院,当地人称为“天井院”、“地阴坑”、“地窑”,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,被称为中国北方的“地下四合院”,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。 ∞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、山西运城、甘肃垅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 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特别是在陕县东凡塬、张村塬、张汴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,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。 ∞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、近万座天井院。 现存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,已住过六代人以上,保存较好的村庄有张村塬的人马寨和庙上村等。 ∞地坑院,又名天井窑院,起源于人类早期穴居,据专家考证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是当地人民勤劳智慧、富有创新精神的历史见证。 ∞地坑院是了解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一大景观,是中国民居中最有特色的生土建筑之一,更是研究人类原始“穴居”演进史的实物见证,是中华文明长河中历史遗产的精彩篇章。 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,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。 ∞陕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,是西周时期“周召分陕”之地,辖区内张村塬、张汴塬、东凡塬,四周陡峭,顶部平坦,土质粘硬,地下水位较深,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,加之少雨的干旱气候,是地坑院出现并延续千年的主要原因。 ∞据不完全统计,在陕县集中连片的地坑院村落有100多个,分布在县内6个乡镇,有近座院子,现存院子最早的有200多年的历史,居住已有六代人。 ∞这是位于河南西部的陕县庙上村,村民们居住在地坑四合院里,繁衍生息,享受着平静的“地下生活”。 在国家住建部首批公示的“中国传统村落”名录中,位于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榜上有名,也是河南省16处入围村落之一。 这些建筑多建于清末、民国初年,有100多年的历史。 现存的73座中,53座保存完好,20座经过整修,面貌焕然一新。 ∞建成的地坑院呈长方形和正方形,边长12—15米,深度6—7米,院子四壁挖10—12个窑洞,窑洞高3米左右,进深8—12米,宽4米左右,窑洞2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,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,把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,为阶梯形通向地面,称作门洞,供住户出入。 ∞窑院窑洞一般是偶数,有8孔、10孔、12孔 等,根据方位的不同,窑洞的重要性不同,用途各异,有主窑、客窑、厨窑、牲口窑、茅厕等,正对门洞向阳的一面是长辈居住的主窑,左右为侧窑,主窑一门三 窗,其它窑洞一门两窗,主窑比其它窑洞都要宽大,以显示主人地位的尊贵。 ∞在地坑院上面,为了防止行人、牲畜掉下去,同时也为了在下雨时雨水流不到院内,主人都要在四周修建一圈高40公分左右的拦马墙。 拦马墙有用砖砌和土砌两种。 居住在院内,排水和防渗是最主要的事情,这样可保证窑院的安全。 ∞在院中一角落挖“渗井”来解决排水,井直径为1米,深5—7米,底部垫上炉渣,上面井口用青石板盖上,主要用来积蓄雨水,另外,在门洞的一侧挖有一个直径1米,深30米的水井,供人们生活用水。 ∞地坑院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,夏天窑洞内温度和地面相差10度,外面37度高温酷热难耐时,窑内温度只有20多度;而到冬天,地面温度零下七八度时,窑洞内温度在10度以上,人称“天然空调,恒温住宅”。 ∞地坑院还具有防风、防水、隔音,安全清静的特点;建筑多采用券拱顶,抗压防震,坚固耐用。 地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,也有二进院、三进院和多院组合。 现在为了发展旅游业、方便旅客,将相连的几个窑院打通,互为贯通,更方便游客参观和交流。 ∞地坑院建造时十分讲究,要看风水,围绕阴阳鱼的八个方位,选取正东、正南、正北和正西的朝向来建造,可分为东镇宅、南离宅、北坎宅和西兑宅。 ∞地坑院的构造十分巧妙,它卧于大地之中,同大地脉搏共震,站在院中看天空,天似穹窿,是天地之合的缩影,也是“天人合一”哲学思想的反应,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,人类繁衍生息的典范,同今天我们所讲的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,由此可见,地坑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 ∞ “进村不见房,闻声不见人”,是对地坑院的真实写照,老百姓称它是“地下的北京四合院”,建筑专家们称它是“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”、“刻在大地上的符 号”、“地平线下的村庄”。

陕县地坑院一日游攻略

陕县地坑院一日游攻略:首先,推荐在早晨出发并参观地坑院,中午品尝当地美食,下午体验非遗文化,傍晚时分结束行程。 一、早晨:参观地坑院地坑院是陕县的特色建筑,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地下住宅。 可以选择早晨出发,避开人流高峰,先参观地坑院。 在导游的带领下,深入地下,体验这种别具一格的居住方式。 在这里,你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,感受到地坑院冬暖夏凉的特性。 二、中午:品尝当地美食参观完地坑院后,已到中午时分,此时可以在百味巷小吃街品尝当地的美食。 这里有秦、晋、豫三省的名优小吃一百余种,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陕县美食,还可以领略到周边省份的美食风味。 例如,可以尝试陕州十碗席,它是用穿山灶烹饪而成的地坑院特色美食。 三、下午:体验非遗文化在品尝过美食后,下午可以去体验陕县的非遗文化。 首先,可以欣赏陕州剪纸,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剪纸技艺,被誉为“民俗奇葩,中原一绝”,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 其次,可以了解捶草印花,这是一种全国独一无二的印染技艺,通过捶打草汁印花,形成白底绿花的图案,非常独特。 最后,如果对书法有兴趣,还可以去参观陕州澄泥砚,这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砚之一,曾被皇宫列为贡品。 四、傍晚:结束行程在体验完非遗文化后,已到了傍晚时分,此时可以在陕州锣鼓书的韵律中结束一天的行程。 陕州锣鼓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,流行的区域就在陕县,它的韵律和节奏会为这一天的旅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。 此攻略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,具体的行程可能会因人而异,毕竟每个人的兴趣和喜好都不尽相同。 在陕县地坑院的一日游中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来调整活动内容和顺序。

陕州地坑院有什么特点好玩吗

陕州地坑院,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,不仅展现了民风民俗,更彰显了人类生存的智慧。 其建筑之精美,地方特色鲜明,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。 探索这样的建筑民宿,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习俗。 地坑院,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 它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,被誉为“地平线下古村落,民居史上活化石”,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。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陕州地坑院,可通过旅游专线车从三门峡市火车站直达景区。 开放时间为每日08:30至17:30。 游览陕县地坑院,可感受到极具地理特色的建筑风格。 尽管景区内多为新建地坑院,但在周边几个村落,仍可找到原生态的地坑院。 这些荒废与被少数老人继续居住的地坑院,提供了一个更加接地气、更具生活气息的选择。 在陕甘宁地区,黄土层的厚度和雨量的稀少,使得当地人民利用天然条件,凿洞而居,创造了环保节能的窑洞建筑。 这些窑洞,无论是靠山式还是下沉式,都是黄土高原的文化产物,象征着当地人民的生活。 陕州地坑院的特点与特色包括:1. 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、人类穴居的活化石、地下的北京四合院;2. 拥有六千多年的历史,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;3. 具有坚固耐用、冬暖夏凉、挡风隔音、防震抗震的特点;4. 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,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着的血脉。 与其他古村落不同,陕州地坑院是从平地而起,窑院藏于地下,人们在其中蛰居。 这种民居形式追溯至羲皇穴居时代,堪称最为古老的民居形式,充分展现了黄土地区的深厚文化。
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上一篇:山西旅游老人

下一篇:山西都有什么旅游景点

相关推荐

推荐线路

关注我们

    旅游派
返回顶部